2022年南充教师考试报名截至时间是什么时候?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2022年将于3月下旬起开始发布公告,由于每个地市公告发布时间不同,报名时间也会不同,笔试时间统一为5月下旬举行。
四川华图教师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历年四川教师招聘公告及岗位表,大家可参考查看。
▼四川教师历年公告|岗位表|考试时间▼
推荐>>2022四川教师公告预约
推荐>>四川教师公招热门图书题库
推荐>>四川教师公招精讲刷题网课
——历年南充教师考试公告——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考试时间 |
2021下半年 | 10月14日始 | 12月4日 |
2021上半年 | 4月1日始 | 5月29日 |
2020下半年 | 10月23日始 | 12月5日 |
2020上半年 | 4月29日始 | 7月18日 |
2019下半年 | 10月18日始 | 12月7日 |
2019上半年 | 3月12日始 | 4月27日 |
——南充教师考试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同时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身体健康,体检合格,能正常履行招聘岗位职责。
(3)具备本公告具体招聘岗位要求的条件和资格(详见《岗位和条件要求一览表》)。其中,报考者本人有效学位证上的学位,应与拟报考岗位的“学位”资格要求相符;报考者本人有效的毕业证所载学历和所获专业名称,应与拟报考岗位的“学历”和“专业条件要求”两栏分别相符。
(4)委培、定向毕业生,须征得原委培、定向单位同意。
特别提示:不符报考条件者,请勿报考,否则取消报考或聘用资格,责任由报考者自负。
——南充教师考试笔试科目——
招考地区 | 考试科目 |
省直属、自贡、绵阳、成都、资阳、巴中、凉山、遂宁、内江、南充、广元、眉山、达州 | 《教育公共基础》 |
德阳、泸州、雅安、绵阳 | 《教育公共基础》+《职业倾向素质》 |
广安、阿坝 | 《教育公共基础》+《学科专业知识》 |
宜宾 | 《教育公共基础》+《心理素质测评》+《专业科目》 |
1.下列观点或做法中,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内外因相互作用论”的是( )。
A.将教育看作“塑造心灵的艺术”,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在教学中设法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途径重新建立平衡
C.在德育中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启发学生觉悟
D.认为“教育在于等待儿童的成长”
2.小明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学习物理能探索分析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了解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则,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明身上所体现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外部动机
3.学生出现下列哪种情形时,教师最适合采用惩罚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
A.存在认知错误 B.明知故犯
C.学习积极性不高 D.情绪失控
4.在道德教育上,教育哲学家( )确立了一种今天仍广为流传的道德教育模式。他建议以各种合适的道德行为模式来训练学生,儿童应该首先学习正确的行为,然后才能允许他们进行质疑、分析和批判。
A.鲁迅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5.青少年处在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容易受外界的消极影响。在他们的发展中将会出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复杂情况。这就需要依赖学校德育使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趋向一致、这体现了学校德育的( )。
A.导向作用 B.发展作用
C.文化作用 D.政治作用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A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A选项属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铄论,不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论。A选项将教育看作“塑造心灵的艺术”,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外铄论的观点。故本题选A。
- 2.【答案】A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题干中小明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学习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属于认知内驱力。故本题选A。
- 3.【答案】B 解析:惩罚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防止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教育手段。选项中的ACD都是学生可能会发生的正常的行为,只有B是不良行为。故本题选B。
- 4.【答案】B 解析:培养必要的道德品质,是亚里士多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的“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因为“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他确定道德教育有三个源泉:天性(自然素质)、习惯和理智。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利用天性,使之得到适当发展,最终趋于理智的高度。这里习惯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习惯的形成,则有赖于反复行动,所以道德习惯和道德活动的培养,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条件。题干中的描述符合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教育的方法。故本题选B。
- 5.【答案】A 解析:德育的导向作用是指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年轻而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德育目的必须明确,教师要用正确的理想教育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故本题选A。